-
这轮洗牌首先是观念上的洗牌
《影响商业的50本书》是我最新出版的一本书,前言中我写了这么一句,企业家是那些给自己打针的病人,书中也推荐了7本“企业家书写的传奇”。
为什么说企业家是那些给自己打针的病人呢?
10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,《“病人”王石》,王石是中国企业家里第一个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病人、企业是一个病体的企业家。
每个企业,无论规模多大,其实它都是一个不确定的生命体,企业发展到一个阶段以后,你会发现,企业自身会变得越来越陌生,市场环境也变得越来越陌生,消费者变得越来越陌生,这个时候就企业家必须要做出决定,当这个时刻到来时,任何的商学院或教科书都没有办法提供标准答案,必须要他自己去打针,这也就是所谓的企业家精神,你面对不确定性,必须要做出挑战,而首先挑战的可能是你个人的认知边界。
我觉得今天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一个特别大的困难就是,我们已经变得让自己都觉得很陌生了,企业让自己觉得很陌生了。我13 年、14年去海尔做调研,张瑞敏跟我讲说,我们进入到一个没有对标的时代,海尔最早是学松下的,后来学GE,但16年它把GE的白电都收购掉了,那么在白电行业里面,它在全球就找不到对标物了,其实这种恐惧其实挺可怕的,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这种恐惧。
不光是像海尔这样的大公司。其实中国的中小企业也进入了无人之境。先看美国发展怎么样,再设想下还有几年中国可能会这样,这种对标模型在中国今天的商业环境中已经不成立了,这还仅仅只是市场层面发生的变化。
基础设施层面也发生了很多变化。比如,现在一个养猪的,如果不懂一点人工智能的话,可能你连怎么管猪瘟都不知道;再比如原来做家具的,如果你不懂传感器,不懂机械手,生产线不进行变革的话,那全屋定制这件事你就做不成了;还有,如果两家企业同时在做直播,一个有CRM系统和一个没有CRM系统的公司,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这就变成从整个外部市场、消费者群体、员工管理到生产线层面,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这轮洗牌挺严重的,首先是观念上的洗牌,一个企业家,他可能精力还很充沛,他可能很有钱,但这些已经不能把你带到明天了。
等你醒过劲来可能就没有任何机会了
为什么说当下对企业家的要求会更高?
比如,具体到制造业上来说,我有两个判断。
第一个判断就是中国的制造工厂还是太多了,一定会倒下一大批,淘汰本身就会成为一个常态,太多了,产业过剩,任何产品都冗余;第二个判断,制造业现在的模式、生产线创新,我认为中国是全世界最先进的。
比如说服装行业,15年的时候全中国做定制西装的就只有一家,叫红领,今天基本上到任何一个服装企业,生产线基本上都流行化了,再比如15年全中国做全屋定制的只有尚品这一家,现在全中国,几乎所有的家具公司,都声称能做全屋定制了。我最近这几年参观了很多工厂,做鞋子、做床垫、做小家电等企业的工厂,我并不看他们的产品,我去看他们的生产线,生产线上的很多设备慢慢都开始国产了,制造业变革的深度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端,还体现在生产线上。也就是说,制造业这一轮的迭代是空前的,特别是疫情发生后,数字化速度进一步加快,你能看到,中国公司的数字化管理能力,可以说是提前了3-5年。所以说这一轮制造业的变化我认为是凤凰涅槃式的,过去的经验都归零了。
在各个细分领域都会发生变化。这个变化会有两个大的驱动,第一在市场消费的交互层面上,是商业模式和审美的驱动,第二是在内部的生产线和实验室,是科技的驱动。这两轮里面,任何一轮的缺失都会造成企业在这一轮竞争中的落伍。比如说,我很会做营销,那如果你的产品没有核心力呢?你今天还会变成全网最低价在拼价格;如果你有科技发展力,很有技术驱动力,但是如果不能适应这一轮的年轻人的审美迭代,还是不行。这对企业家复合能力的要求就很高。
所有伟大的企业或者伟大的人格,都是靠苦难磨出来的,不可能说一个很轻松的人生能让一个人变得更伟大一点,或者一个企业顺风顺水就能变得很大。之所以我会在《影响商业的50本书》中推荐了7本“企业家书写的传奇”,在我看来,阅读会让我们找到一个比我们更倒霉的人,去看他们在那个倒霉的状态下他们是怎么活过来的。中国现在的企业家你再怎么倒霉,大概你也就到这个情况为止了吧,我觉得书里面我们可能找不到答案,但是我们看他们这些比我们更倒霉的人,他们怎么够走出这个倒霉的困境,然后变成伟大的企业家,这个过程本身会给我们很多思考点。
在“激荡三十年”的年代,有些困难你是熬一熬就能熬过去的。因为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化,可能就是产能过剩,银根紧缩,政策变化,或者企业内部因为冲动发生了决策失误了,做一些调整,时间过去了,熬过那个冬天以后,100个人里面还能活下70个人,基本上把存量做大也能行。
但现在的问题是,冬天可能是熬不过去的。就是你原来的工作方法、战略布局,对技术的理解,对消费者的理解,都需要发生特别大的转变。我觉得这一轮对民营企业淘汰会特别的残酷,现在不能有侥幸心理,说熬一熬,市场就恢复了,可能恢复了也跟你没关系。
等你再醒过劲来的时候可能就没有任何的机会了,所以这一轮的焦虑,我觉得不能用更大的焦虑去掩盖现在的焦虑,我觉得就是要回到基本面,回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,回到科技发展的基本面,回到企业经营的基本面,更冷静地看当下,可能是挺重要的。
尤瓦尔·赫拉利有篇论文他讲政治,说这次疫情把很多国家逼到 一个时间点,原来需要通过议会政治,三个月、半年多做一个决定,现在需要24小时作出决定。现在企业也一样,原来需要很长周期做出的重大决定,现在瞬间你就要做出来。比如,我前段时间接触一家保险公司,原来是做线下保险,疫情发生后,全员转到线上来,保险行业如何应对数字化营销,这就是一个课题。如果你不迅速发生改变,用户就没有了。如果你慢一点,可能用户就再也回不来了。
世界一直像水一样流动,只要人的需求在,经济规模就在
在《影响商业的50本书》中的第三部分,我将主题定为“动荡年代与潮汐的方向”,第一本推荐的就是预见危机的超级乌鸦克鲁格曼的作品《萧条经济学的回归》,我在推荐语中说,局部萧条其实是一直存在的。那么,回到阅读中去研究萧条、理解萧条,能找到所谓度过萧条的密码么?
编辑:admin